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 > 阳原要闻?
牛坊沟村:就是要脱贫!

2018-06-25 来源:人民政府办公室
 

    我市现有五个深度贫困县、99个深度贫困村,如何实现脱贫出列的目标,它们身上的担子更重,道路更加曲折,意义更加深远,这也是全市脱贫攻坚战的焦点所在。肩负“深度贫困乡村行”的重任,我们将深入深度贫困乡村,在脱贫工作中发现新闻、捕捉亮点、挖掘故事、塑造典型、总结经验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一臂之力。

  土地贫瘠、干旱缺水,阳原县井儿沟乡牛坊沟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,但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,他们变劣势为优势,多措并举,种植杏扁、试种黑土豆、发展养殖业,正在一步步摆脱贫困。

 杏扁已成林

  在阳原县井儿沟乡牛坊沟村,乡村公路旁退耕还林种植的杏扁已成林,蓊蓊郁郁。

  牛坊沟村是阳原县深度贫困村,全村346963人,其中未脱贫87户。牛坊沟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成告诉记者,去年村里杏扁收入达到60万元。今年清明,正是杏花绽放的时节,大雪突如其来,下了9寸厚,含苞欲放的杏花全被冻掉,杏树都没结上果,今年村里的杏扁已绝收。2014年,村里的杏扁就受过一次冻,今年又受灾。

  “如果杏花还没开或许能躲过去,天气预报上也说了有大雪,可种植面积大,没法防护,面对极端天气村民们束手无策。”李玉成惋惜地说。

  2005年,该村在退耕还林时种植了大量的杏扁,2012年进入盛果期。同年,村里又栽种了300亩杏扁;2016年栽种了1300亩杏扁,到2021年,这些杏扁就又可以进入盛果期了。村里退耕还林地3515亩,其中种植杏扁且已挂果的有1945亩。

  村里种植的杏扁品种为“优一”和“龙王帽”,每年6月中旬,蔚县、涿鹿的商贩来到村里收购杏扁,每斤杏扁卖到5.5元。“前来收购杏扁的车辆,哪辆车不得拉上上万斤?”说道曾经丰收的场景,李玉成的脸上露出一丝久违的喜悦。

  在村里,有的村民退耕还林地多,每年依靠杏扁可以获得上万元收益,大部分村民杏扁地也就三五亩,每亩地收入300元。

  饮水得缓解

  牛坊沟村所处的环境是两山夹一川,河道里流淌的便是桑干河水。站在村里可以眺望到桑干河,尽管离河很近,可村民吃水却异常困难。村里打过3眼机井,其中只有一眼机井有配套设施,可以将水抽上来。

  平日,村民喝的全是潜流水,山上的雪融化后流下来,村民们铺设管道,截流引水。冬天断了流水,村民改喝机井里的水,用水紧张时,村民要赶上毛驴车到远处去拉水,过春节时也不例外。

  武拥军,河北出版传媒集团驻牛坊沟村工作队第一书记。他介绍,去年集团公司出资25万元,在村里打了一眼260米深的机井,等配套设施建好了,村民就可以喝上机井内的水,村里吃水问题得到缓解。

  为了帮助村民尽快脱贫,村里还建起光伏电站。村小学校已闲置,教室屋顶和校园内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。2016年底,该扶贫电站建设完成并网发电,去年11.4万元电费收入已打到账上,依靠光伏电站,贫困户每年可增收775元。

  试种黑土豆

  村里人均耕地仅3亩,且都是旱地,没有水浇地。村民主要种植玉米、谷、黍和杂豆。其中玉米亩产500斤,不好的玉米地亩产才三四百斤,村里还种植“张杂谷”和谷子8311,其中张杂谷亩产三四百斤。绿豆亩产七八十斤,遇上好年景,每亩地可打200多斤。

  “村里的耕地土少石多,最厚的土层十多厘米,有的地方土层深度不足十厘米,土层下面全是石头,因此庄稼长得不好。”李玉成介绍说。

  自然禀赋差,村民收入十分微薄。“每斤玉米卖到0.6元至0.8元、每斤张杂谷卖到1.3元、谷子8311每斤卖到1.5元、绿豆每斤卖到2.5元,最贵时卖到5元。”李玉成讲道。

  驻村工作队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,过去村里适宜种植黄土豆,亩产3000斤。工作队了解到,甘肃定西市和定远县种植黑土豆,亩产4000斤。在北京的超市上,黑土豆销售特别好,5斤装的黑土豆礼盒可以卖到25元。

  黑土豆和紫薯相仿,不过个儿头比紫薯大。今年春起,工作队从网上购买了黑土豆种薯,每斤7元,一亩地需80斤种薯。工作队在村里种植了1亩黑土豆。“在土豆切块时,弄得我们手上全是黑。”一名队员说。

  黄昏时分,李玉成和武拥军一起来到地里查看黑土豆的生长情况,由于雨后种植赶不上墒,黑土豆出苗率低,但已经出苗的生长旺盛。

  养牛获增收

  自然条件的恶劣,没有阻挡住村民努力摆脱贫困的脚步。地里的收入少,村民就通过养殖增收。以前村民们养羊,总数量一度达到二三千只,因为养羊和保护生态发生冲突,村民不再养羊,改为养牛。

  李玉成介绍,现在村里有30户村民在养牛,全村牛只数量达到一百五六十头,大多数村民养殖三四头,有2户村民养殖了二十多头牛,成为村里的养牛大户。养牛场地很好找,一个不再住人的破院落就可以养牛,用钢管围拦,然后再用彩钢板搭棚就可以了。牛皮实不爱闹病,养一头母牛,三年可以生三头或四头小牛。

  村民李功今年38岁,他家养殖了28头牛,品种为西门塔尔牛,全是母牛。走进他家,大半个院子都成了养殖场,正在喂牛的他说:“有4头没断奶的小牛,还有四头快要生犊的母牛……”

  李功投资2.6万元搭建了牛舍,和父亲一起喂牛,已经养牛多年了。去年,他购买了十六七头小母牛,每头小母牛花费五六千元,养20多个月即可长大并能生产小牛犊。有的村民也买怀了孕的母牛,养不多久,就可以生产小牛犊,每头小牛可以卖到六七千元。

  小公牛养到十多个月,体重达到200斤就可以卖了,每头牛卖到1.5万元。时常有人来村里收牛,李功养的牛主要销往张北。他从蔚县购进饲料,除去玉米、豆粕等喂养成本,每头牛可以挣到2500元至3000元。“如果养好了,每年有10万元的收入。”李功说。如今,他成了牛坊沟村的致富带头人。

  养殖大户通过养牛挣了钱,村民们纷纷效仿,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跃跃欲试,努力通过养殖增加收入,尽快摆脱贫困,过上富裕生活。(张家口新闻网)